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灯光文秘 读后感 正文内容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合集14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3-11-23 13:46:27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1篇

一天,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扯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但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了全力了。”

我拉他,我扯他,我踢他,蜗牛受了伤。他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扯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呀,为什么?”你不是在折磨我么?

天上一片安静。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怎么闻到的花香,原来路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了鸟叫,我听到了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是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是上帝的良苦用心,他是让蜗牛牵着我去散步,让我拥有身边美好的世界。

读《牵着蜗牛去散步》有感

读到这篇文章,一种莫名的感动涌动心头,参杂着淡淡的忧伤,不由想起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我的工作不就像牵扯着蜗牛去散步吗?那些孩子与蜗牛多么相似!我总是嫌孩子的学习速度太慢,成绩提高不快,于是我就在后面不停地催促。我拉着他,扯着他,责备他,呵斥他,也许他已经尽了力,可我仍然嫌他慢。他们的学习就像蜗牛爬行,特别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孩子学习跟蜗牛简直就没两样,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还是只关进那么一点点,于是怒气充满了我的心田。可我却没有想过,也许孩子已经竭尽全力,但他还得忍受着我的责备甚至呵斥继续往前赶。“我们看不到孩子灿烂的笑脸,听不到孩子清脆的笑声,更顾不到孩子无瑕的童心,当孩子流着汗甚至流着泪拼命往前赶不上的时候,我们时常看不到他的汗水,更看不到他眼眶里满是委屈的泪水。好不容易放假了,老师留的假期作业要写,家长还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因为我们总盯着孩子的成绩,唯恐学分落后。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如果抛开成绩,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我想,如能换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学习,换一种心态面对孩子的成绩呢?就当孩子是蜗牛,老师就是那个牵扯着他去散步的'人,于是我们放慢脚步,闻一闻路边的花香,听一听林间的鸟叫和虫鸣,还有那溪水的欢唱。要知道有些风景也许我们一生只能看到一次,童年属于孩子也只有一次,童年的快乐只属于童年,很多东西童年没有学会,以后还有很多学习的机会,把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岂不是一位启迪智慧的最佳引领者吗?多看看孩子灿烂的笑脸,多听听孩子无邪的笑声,然后我们会发现:原来上帝是叫孩子牵扯着我们去散步!

每个学生都是一株幼苗,我们不能渴求所有的幼苗都开出美丽的花朵,但是只有把爱的阳光和雨露撒向每一个学生,才有可能迎来“春色满园”的美景,老师就是要用爱的行动和语言使园子里绽放尽可能多的“花朵”。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幼儿教师随笔(精选1篇)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2篇

上帝交给麦克一个任务,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麦克又是催促又是吓唬又是责备,可蜗牛只是用抱歉的目光看着他,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

麦克又气又急,对蜗牛又拉又扯又踢,蜗牛受了伤,爬得越发慢了。麦克真想丢下蜗牛不管,但又担心没法向上帝交代。他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自己则以一种接近静止的速度跟在后面。

就在这个时候,麦克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个花园。接着,他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微风拂面的舒适。后来,麦克还看到了美丽的夕阳、灿烂的晚霞以及满天的星斗。

麦克这才体会到上帝的`巧妙用心:“他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品味生活:偶尔和蜗牛一起散散步,你一定会发现许多*时没有注意到的美丽。人生不能一味匆匆赶路,那会使你错过很多东西。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3篇

最近看了《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一文,感触很深,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工作,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责备他。放弃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体会到了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上帝叫蜗牛带着我去散步。

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最引我注意的是那只蜗牛。那只蜗牛真的很可怜,已经尽力了却还被责备、被训斥。我觉得班里有些孩子像极了那只“小蜗牛”,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用功,只要没有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得到的总是责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让孩子学这学那的,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教师也严格地要求着孩子,把自己主观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为了帮他们提高成绩,我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但他们似乎总在和我们作对:字迹潦草,作业拖拉,上课分心,下课没影……于是,我真的生气了,我厉声训斥他们,我剥夺他们休息、玩耍的时间,我打电话向父母告状。自私的我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他们,甚至是苛求他们,却从未走进他们的内心,聆听他们的心声。这群“小蜗牛”的心里其实早已受了伤,但在老师的鞭策下,他们只能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但是,我们有谁真正的去了解过学生的内心,又有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他们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细心教导与呵护。而我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牵蜗牛散步的人吗?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严格的要求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不会的时候,我会去责备他,我会心情急躁、焦虑和不耐烦,恨不得抱着、背着他,替他往前走。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急于求成,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其实已经很努力了,也看不到沿途美妙的风景,最后,孩子受伤,自己疲惫,弄得“两败俱伤”。

诗的另一小节是: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读着诗句,心灵触动的我眼前立刻浮现出了另一番景象:中午时,“小蜗牛”送我一颗葡萄,一瓣橘子;教师节,“小蜗牛”送我一支笔;还有“小蜗牛”热心帮助老师、同学的画面……这些悦耳的“鸟叫虫鸣”,这些亮丽的“星斗”,竟是这些“小蜗牛”送给我的。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慢慢地发现他们原来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可爱,虽然他们的成绩不好,但他们那颗纯真的心足以感动每个人。

有人说:“幸福就像一只蝴蝶,在被人追求时总是无法捕捉到。如果你安静下来,他可能栖息在你的身上”。现在,我懂得了我应该停下脚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到一边,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慢慢掌握住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不慌不忙,因为,上帝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4篇

儿子——八年前你如约地来到了我的身边,给了我做妈****,我骄傲。我成为一个母亲,瞬间感觉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看着身边的这个小人,从此以后你将是我的全部。

当有一天我看到了《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诗,不由自主地被里面精湛的语言深深吸引并为之感动。因为我是一个脾气特别不好,又性子特别急的妈妈。这篇文章让我仿佛闻到一股暖暖的爱的气息。牵着一只蜗牛散步,大家都知道蜗牛背着重重的壳,那是一步一步往前爬,而你牵着它散步,必须放慢脚步,跟着它的节奏慢慢地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你会发现原来慢下来,看到的是更一种不一样的美。

就如同我领着身边的这个小朋友,拉着他的小手,低头看着他,慢慢的走着。细细品尝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味道,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宽容、善良、爱心的****。

我们教育孩子不正像牵着蜗牛去散步吗?在这个艰难跋涉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孩子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经受无数次的错误、挫折和失败,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而我们家长不能只会一味地责怪孩子,更多的应该配合老师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位宝贝。他们毕竟只有七、八岁的年纪,有一颗美好的童心,你不能总是用你的思想来硬生生的驾驭孩子,而应该对他们细心地呵护。孩子们就像可爱的小蜗牛一样,他有自己的**思维,因为他还小所以做事情不会像你一样快,别总催他“你不会快点吗?你能不能抓紧时间?你到底怎么回事?……”

不要总是用这种责怪的口气,因为你无缘无故的大吼大叫,宝贝们也许会感觉特别的莫名其妙。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尽力在做,只是他的步伐就是那么小,他的思想不会像你那般成熟。请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完成。因为他们就是一只小小的蜗牛,总以为是“我”在牵着蜗牛在散步,其实是上帝让蜗牛在牵着“我”在散步,是孩子们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天真无邪,什么是真正的没有利益下的真诚的语言和笑容。他的一句“妈妈,我爱你……”真的是发自他小小内心最真挚的表达,“宝贝,妈妈也爱你,一生一世……”

也许有时候是我们走得太快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得快了些,似乎无形中也让我们的宝贝们也走得快了。现在回头想想,自己非常惭愧,才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你要放慢自己的脚步,和孩子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虽然也有失去耐心的时候的大吼大叫。然而,孩子的内心是无比纯净的,他们可能睡一觉就忘记了。第二天依旧在他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的美好和乐趣。只是我们的脚步走得太快,快到已经忘记了欣赏,忘记了赞美。对不起宝贝,妈妈还要放慢自己的脚步,多陪你,牵着你的手陪着你慢慢长大……

宝贝你是上帝送给妈妈最珍贵的礼物,我知道上帝的本意是希望我在陪伴你成长的道路上,也能够有机会去重温我孩提时的纯真。从今天起我要更加努力做个好妈妈,继续放慢我的脚步,再慢一些,再慢一些,再慢一些,静下心来多聆听你的想法,多遵循你的意见。牵着你的手,带你走进一个属于你的童话童年。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5篇

反思一下,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就像文中的小蜗牛,我们又何尝不是常常抱怨这些“小蜗牛”走得慢,而偏离生活中最纯最美的一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得快了些,似乎让我们的孩子们也走得快了,现在才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我们在教学中,对孩子们提出要求本没有错,但是对他们达到要求的过程是不是有些不够耐心呢?自己提出的要求,恨不得马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完美,我也会抱怨学生多么地难教,多么地不守纪律或是习惯有多么不好,可是我却忽略了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的都受着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有着迥然各异的性格,接受能力,知识水*也存在着差距。我们也有被气疯和失控过火的时候,然而静下心来去观察他们,孩子们的一个眼光、一句问候、一个举动都不知不觉向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最纯真的一面。其实,这是对教师耐心的考验,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跟随蜗牛、跟随孩子们,也许就会发现自然的美,倾听鸟叫、虫鸣,欣赏满天的星斗。我们不妨回过头看一看,看“小蜗牛”们已经前进了多少,而不是去计较他们到底有多慢,对于你来说也许这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这时,你就应该很认真地表扬他们。我们会感到身心愉悦,而孩子们也会和我一起见识到这个世界的**有序,自然从容。

我们作为老师啊,不要丢失了那份*和的心态,有一部分学生在我们面前就像蜗牛一样,可是,我们在某些大师面前又何尝不是一只蜗牛呢?教学是一门交流的艺术,孔子提出来的”教学相长“原则,意味着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并非就是弱者的形象,他们身上也有美好的东西吸引着我们,促进着我们的发展。

的确,教育是慢生活,孩子是纯真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不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留一点时间,留一点空间。

一天我去上二年级的科学课《磁极与方向》,突发奇想就地取材用线栓好一块条形磁铁、一块蹄形磁铁和一块环形磁铁,带着一根棍子就走进教室了。有的孩子吓得赶紧问:“老师,你带棍子来要打我们吗?”我笑了:“孩子们,老师今天带棍子来不是打你们的,是上课用得着的。”有个孩子***说:“我知道了,老师带棍子来是要挂磁铁的。”“想知道老师要怎么挂吗?请大家赶紧翻开课本吧!”我让孩子们翻开课本,并跟他们解释:“我们没有课本上那样的演示教具,我们今天还是要验证磁铁有指示南北的作用。”

我搬来两张桌子把棍子放在这两张桌子之间,把三块磁铁拉开足够的距离依次挂上去,孩子们停止了叽叽喳喳,静静地看着。看着他们那明澈的眼眸,我寻找到“孩子王的价值”,感受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美妙。跟孩子们相处,老师每天要处理许多琐碎繁杂的事,一天天,一年年,我们陪孩子们渐渐成长,岁月磨炼着老师的耐心,岁月让孩子们渐渐成长。这其中成就的又何止是孩子?更是教师耐心的磨练,爱心的考验,人生的品味――自然从容。(李丽芳)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6篇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

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

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

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

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很多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其实,他们忘记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而作为家长,只需要陪着自己家如同蜗牛般慢行的宝宝前行即可。

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在完成一件任务的时候,就是他一个学习的过程,正是他采用的最为自然的、自主的学习方式。

但在现实生活中,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原因使得父母,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等待孩子慢慢来,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跟在孩子的后面,拼命催促孩子前行,只追求速度,不看过程,让自己和孩子都错失了很多人生的美丽风景,让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成了相互折磨的时间,你觉得孩子让你操心,孩子觉得你们让他烦心。

每一种生物的成长都需要遵循其自然规律,尤其面对人,这种复杂的生物。他既有成长的共性问题的存在,也有其个性问题。无论作为父母,还是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特点进行相应改变,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易于接受,同时也会及时学到应该掌握的东西。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家长们,别让你家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叮咚鸟以全人格教育为目标,强调心灵的培养,同时运用图像的方法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最大量的知识,突破传统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孩子自信心与荣誉感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专注力、思维力等综合能力,让孩子接受科学的、系统的潜能开发教育,成为高智商、高情商的智慧型人才。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7篇

今天,我从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书,名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咦?蜗牛走路不是很慢吗?人是怎么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呢?我带着疑问打开了这本非常有吸引力的书。

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却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

蜗牛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

仿佛在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他,我扯他,甚至想踢他,

蜗牛受了伤,

它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

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不由得从好奇转变成了伤感。蜗牛的特点就是爬的慢,它为什么把房子驼在背上,不就是因为他自己爬的慢,外出以后不能及时赶回家才背着房子的嘛。上帝为什么要让人类牵着他去散步呢?我是多么同情小蜗牛啊!这时一个念头从我脑海里一闪而过,那蜗牛不就像我们这些小学生嘛?家长一直想让自己的孩子做得好,做得更好,做得最好。可我们也有**为力的时候,妈妈在一旁深深的叹气,而我还在一边努力地爬。这学习之路是多么漫长啊!放学回家成群的作业向我提着要求,周末东奔西奔去上补习班,暑假里,题目像大海一样向我涌来,这就叫“题海战术”

我接着往下看

那一天,我在校园里散步,

忽然看到一只小蜗牛在草丛中哭泣。

“小蜗牛,你为什么难过呢”

“我觉得自己爬的好慢,好慢哦!”

“ 唉 ,如果有一天能有一个祷告······”

我好奇的问;“你会祈祷什么呢?”

“我希望我能**蜗牛去参加奥运的赛跑,

而且跑得比······比······喷气机快就好了。”

“但是我想,人类创造的喷气机怎么能比得上帝创造的小蜗牛呢?”

“真的?”

“是啊!飞得最快的必须向爬得最慢的学习,才能飞得安全。”

“真的?”小蜗牛诧异地伸长它的触角。

“人类发展喷气机好多年了,一直有个研究的瓶颈,是在飞机涡轮的

叶片上。这些叶片由高科技金属合金制成,在经历过高温旋转和低温冷却后容易变脆,造成了许多空难。”

“那这跟蜗牛有什么关系?”

有!全世界有一种东西承受高温然后冷却,

再高温,又冷却,也不会变质易碎,

那就是蜗牛的壳。”

“哇!真没想到。

我还一直以为背上的太多余,

想要做个无壳蜗牛呢!”

当我跟小蜗牛道别的时候,

我们都笑了。

我也笑了,小蜗牛找到了自己的自信,我也能!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8篇

“你怎么老是磨磨唧唧的,像个蜗牛似的。”

七月的阳光格外刺眼,我的整个视线都被染成了金黄色。阳光的尽头,一个小小的身影正一点一点地向我驶来。那专门为她购置的儿童自行车本该带她在风中快乐驰骋,此刻在她脚下却仿佛千斤重,连只在两步之外的我,都追不上来。

“姐姐,我…我还是不行。”分明是已经听了无数回的回答,心中却还是燃起一丝怒意。“算了,别练了。”蒸腾的暑气将心中的那一丝怒意彻底点燃,我甩手便走,留下身后吃力地扶着自行车的无助身影。

母亲将教她学骑车的任务交给我已经一周了,我能教的都已经教完了,骑车的技巧与要领她也已经掌握了。只是那辅助轮一摘,她便像腿上灌了铅似的,怎么也骑不动了。是真的学不会么,还是她就是不肯尽力,想到这里,我不禁冷哼了一声。休息了半晌,屋内的凉气扑灭了些心中的怒火,我的眼角忍不住瞟向窗外的'身影。

树荫下最后一丝凉意也已经被凶猛的烈日吞噬殆尽,她却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汗液将她额前的发丝紧紧地黏在了她湿透的额头上,整个人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湿透了,可那晒得通红的小腿却依然踏**自行车的踏板。“一二,一二”她自己给自己小声地打着节拍,车子缓缓向前移去,仿佛同以前的几百几千次尝试一样,可又仿佛,比那几百几千次都进步了一点。

真是个狼狈的蜗牛。我想着,却不知是她眼角与汗水混在一起的一滴泪,还是她感受到我目光时硬撑出来的一抹笑,竟比盛夏的阳光还要刺激些,让人模糊了眼眶。

她其实,已经尽力了。

当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出现时,伴随着的是愧疚与悔恨。她不过是个小孩子,我却总是心急,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她,她学的慢又怕错,当然一直学不好。

她虽然现在像一只蜗牛,但她需要我的耐心和陪伴,她会慢慢成长,总有一天,她会快起来,像鸟儿一样潇洒**。我能做的,便是将我的耐心与认真都给她,让这一天,早些到来。

炎炎烈日下,我轻轻用手按住她的车把,她抬头看我,眼睛里有点委屈,有点疲惫却又充满了希望。我慢慢松开她的车把,她笑一笑,脚又登**踏板,开始缓缓移动。像一只笨拙的,却又充满希望的,小蜗牛。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9篇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反思一下,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就像文中的小蜗牛,我们又何尝不是常常抱怨这些“小蜗牛”走得慢,而偏离生活中最纯最美的一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得快了些,似乎让我们的孩子们也走得快了,现在才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我们在教学中,对孩子们提出要求本没有错,但是对他们达到要求的过程是不是有些不够耐心呢?自己提出的要求,恨不得马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完美,我也会抱怨学生多么地难教,多么地不守纪律或是习惯有多么不好,可是我却忽略了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的都受着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有着迥然各异的性格,接受能力,知识水*也存在着差距。我们也有被气疯和失控过火的时候,然而静下心来去观察他们,孩子们的一个眼光、一句问候、一个举动都不知不觉向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最纯真的一面。其实,这是对教师耐心的考验,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跟随蜗牛、跟随孩子们,也许就会发现自然的美,倾听鸟叫、虫鸣,欣赏满天的星斗。我们不妨回过头看一看,看“小蜗牛”们已经前进了多少,而不是去计较他们到底有多慢,对于你来说也许这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这时,你就应该很认真地表扬他们。我们会感到身心愉悦,而孩子们也会和我一起见识到这个世界的**有序,自然从容。

我们作为老师啊,不要丢失了那份*和的心态,有一部分学生在我们面前就像蜗牛一样,可是,我们在某些大师面前又何尝不是一只蜗牛呢?教学是一门交流的艺术,孔子提出来的”教学相长“原则,意味着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并非就是弱者的'形象,他们身上也有美好的东西吸引着我们,促进着我们的发展。

的确,教育是慢生活,孩子是纯真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不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留一点时间,留一点空间。

一天我去上二年级的科学课《磁极与方向》,突发奇想就地取材用线栓好一块条形磁铁、一块蹄形磁铁和一块环形磁铁,带着一根棍子就走进教室了。有的孩子吓得赶紧问:“老师,你带棍子来要打我们吗?”我笑了:“孩子们,老师今天带棍子来不是打你们的,是上课用得着的。”有个孩子***说:“我知道了,老师带棍子来是要挂磁铁的。”“想知道老师要怎么挂吗?请大家赶紧翻开课本吧!”我让孩子们翻开课本,并跟他们解释:“我们没有课本上那样的演示教具,我们今天还是要验证磁铁有指示南北的作用。”

我搬来两张桌子把棍子放在这两张桌子之间,把三块磁铁拉开足够的距离依次挂上去,孩子们停止了叽叽喳喳,静静地看着。看着他们那明澈的眼眸,我寻找到“孩子王的价值”,感受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美妙。跟孩子们相处,老师每天要处理许多琐碎繁杂的事,一天天,一年年,我们陪孩子们渐渐成长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作文(1)份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10篇

周末的午后,我坐在秋日的阳光里,暖暖的,随手翻开了《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本书早已听同事谈起过,只是一直还没认真读过。在如此灿烂的日子我便美美地读了起来,一读便已爱不释手。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其中的这首诗深深感动、触动了我,我想了很多,想到了自己平时对儿子的态度、对学生的教育,甚至还想到了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

想想自己的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就像这只小小的蜗牛吗?从他开始呀呀学语,到上幼儿园上小学,我何尝不像书中那位牵蜗牛的主人公一样!记得儿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孩子作业写得慢,写得不规范,几次改不过来我心里就会着急,就会大声训斥,现在回想起他当时的眼神真得就像文中的小蜗牛的一样,仿佛在说:妈妈,我已经尽力了。还记得儿子三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考试考了八十几分,当时的我心里全是抱怨,导致怒火冲天,后来才了解那次试卷真的很难,孩子已经尽力去做了。现在想想如果我能换一种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学习,换一种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成绩,也许我的孩子生活得会更加快乐些。

如今儿子面临小升初,在这种应试的大环境下,做家长的我比孩子都着急,给孩子报了这班报那班,本来孩子学校的作业已经占用了一些时间,又要花费时间去做“班”的作业,弹琴、写奥数……玩的时间自然要少很多很多。有时候想想,明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感觉又不得不,不得不赶着、催着、唬着他往前跑,也不管他流着汗、喘着气。看了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我们总是给予孩子太多的期待,却忽视了他的感受,我们总是给予他太多的要求,却束缚了他的成长。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家长的关怀,但不是由我们家长安排孩子的人生,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为了自己的想法而不顾孩子的感受来安排孩子的人生,那么我们除了得到焦虑、急躁之外,还会让孩子失去一个美好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很多东西童年没有学会,以后还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在,让他们朝着自己的兴趣方向发展,同时放慢我们的脚步,慢慢地陪孩子一起成长,这时我们也会闻到花香,我们也能听到鸟鸣,我们也能看到满天闪亮的星星!平时我们多看看孩子灿烂的笑脸,多听听孩子无邪的笑声,少一些催促,少一些抱怨,也许我们会发现:原来上帝是叫孩子牵着我们去散步!这样一路走过来,孩子和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和幸福。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来说,不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还要教育好许许多多其他的孩子。作为小学老师,我们更要有陪蜗牛去散步的精神,因为小学的孩子,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在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都相对来说慢一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更有爱心和耐心,有更多的宽容和等待,陪着孩子慢慢成长。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去年暑假陪儿子上外教课的情景。课堂上,外教老师Micle总是一次次重复着、手舞足蹈地演示着孩子们没有听懂的话,直到所有孩子明白了,回答了,他才会继续下一个话题。记得班上有个小女孩年龄相对来说似乎小一点,还有点坐不住,当Micle问她“Canyoudance?”时,小女孩好像听不明白,没有回应,Micle老师并没有说声“Sorry”了事,只见他充分利用了肢体语言,边跳边说:小女孩被老师幽默的舞姿逗笑了,也跟着老师舞动着回答:Yes,.这个答案更加完整,而且相信小女孩也明白了“dancewell”的意思。整节课简单而纯粹,一节课一个任务,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体会,从不催促,更多的是鼓励表扬、耐心和等待,整个课堂让人感觉轻松愉悦,孩子们也很享受课堂,乐在其中。

但在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急于求成,恨不得要求每个孩子能快速按照自己的标准回答,顺利地进行到下一个教学环节,造就一个所谓的高效课堂。因此,我们平时的课堂似乎比他们多了些任务,多了些压力,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老师似乎少了些宽容,少了些等待,多了些抱怨。通常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把班级成绩搞上去,为了成为学校的教学能手,我们课堂的教学节奏也似乎快了许多,教学内容也多了许多,教学目标也狭隘了许多。从而,我们学生的负担也重了很多,在我们有的老师大搞题海战术,填鸭式等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下,我们的孩子不堪重负,尤其使我们反应慢半拍的孩子们深感挫败和自卑,他们往往受到轻视和忽视,从而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个性受到压抑,甚至有的造成心里亚健康。因此教育需要时间,需要等待。在教育上,我们来不得半点急躁,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要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进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成长,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是万万不可的。教育的耐心就是在教育上要循序渐进,按教育的规律、科学的规律办事。教育的等待也是一种智慧,但绝不是得过且过、任其自由发展。智慧的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智启智,要学会赏识孩子,等着孩子一点一点的进步。教育的等待需要坚持,坚持科学的方法,坚持良好的习惯,坚持信任,坚信孩子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态度要始终如一,绝不能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否定一切,尤其不能否定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平时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的抱怨:某某孩子不聪明,拖了班级后腿;某某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训都不行等等。这些孩子跟其他孩子相比也许稍有不同,但对于稍有不同的孩子我们如果能多观察,多留心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也许他们也一样很棒,或许他们在某些方面还能做得更好。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细心、信心、宽容之心静待花开,相信花儿一定会开得鲜艳芬芳。

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未经任何雕琢和修饰的美玉,需要我们父母和老师用智慧、用爱心、用耐心去发现去雕琢。每个孩子也是父母的宝,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父母和老师,面对孩子,我们确实很多时候有无奈,有苦恼,但是当我们想要抱怨的时候,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再想想办法,想想比抱怨更好的办法,相信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现在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而且引起了争论。我想,陈鹤琴当初说这话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也许现在社会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以成绩论英雄的单一的社会评价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一些老师的教学态度。但是教育孩子就像是牵着蜗牛去散步,只有耐心地陪着他们,多些耐心,多些鼓励,少些急躁,少些抱怨,看着他们一点点成功,一点点长大,我们会发现生命中真正的成功,和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的一面!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11篇

在语文课上,老师发美文给我们看,在这无数优美的文章中,那篇《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打动了我。

上帝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啊!那是走的多么慢的呀!当“我”被它的速度激怒,对它拳打脚踢。可是它的速度不会再快了。“我”心中抱怨上帝有这么多的动物,那么多的昆虫,为何偏要牵着蜗牛去散步呀!可是当我静下心来,慢慢看周围却发现周围的景色是那样细致,那样的美。

就像我每天都要家匆匆赶到学校,又从学校匆匆赶回家一样,一路上,我只能看见外面的叶子长出来,叶子是路色的,叶子落光了,有花开了,花都败了,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没带月票,只好自己慢慢走回家去,这一路我才发现,叶子不只有一种绿色,花儿更是姿态各异、五颜六色,它们不再像我往常所看到的那样粗略了,而是更加精细了。

只要慢慢的走多细小、多美丽的景色都能被发现,只要慢慢的思考,再复杂的问题也有解开的时候,如果不慢慢的走,我又何曾知道原来叶子不只是绿色,它是有嫩黄色、翠绿色、深绿色,花儿不只是全部打开的,有的只是花骨朵,有的是才展开两三瓣,有的是花瓣掉落的只剩下三四片花瓣,不慢慢走这些是看不出来的。如果不慢慢思考,直接放弃的话,那么可能永远不知道它的答案,只有慢慢的想了我才知道答案。

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需要一只与你一起散步的蜗牛呢?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12篇

当我带着新奇的心情打开张文亮的这本散文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那一句句清新优美的诗句,犹如春雨般的滋润着我的心田……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_人家已经尽力了嘛!_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_上帝啊!为什么?_天上一片安静。_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_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书读完了,那些语意隽永的句子,在我心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当我认认真真的读完这本书后,感到真是受益匪浅。故事中的“蜗牛”多么像我班上的孩子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1、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能忽略孩子的个体差异。

缓慢爬行是蜗牛的天性,爬得飞快就不是蜗牛了。每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个体。千人千面,一人一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孩子的个性,而是尊重孩子,在他的个性上引导他发展进步。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是一个特殊(轻微孤独症)的幼儿,入园以来,他很少说话,而且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他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他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有时遇到不开心的事会出现尖叫,而且行为态度极其随意……这个孩子就像蜗牛一样,在牵着这只“蜗牛”旅途中,我焦虑,甚至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常常对他说:“孩子,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一年时间,怎么就看不到你的进步呢?”我对这只蜗牛拼命催、拼命拉。他依然以原来的速度缓慢地挪动着。不过,至少它在前进。面对全体孩子,我们不能忽略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由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

都听过“拔苗助长”的故事,也都知道拔苗助长只能造成负面影响。其实,在我们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没有人愿意停下来。放慢了脚步的人只会感到恐慌。一切都在速成:养殖场的鸡、大棚的蔬菜、速食面,甚至是现代的孩子,为了成绩,也在速成。什么兴趣班、什么素描班,这不是速成,又是什么?这让我想到了印第安人的一句谚语:请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想到了那些像种子一样在地里的孩子。他们扭动身躯,找寻光明,怯生生地吐出嫩芽。但等待他们的是不停的催促:“快点,哎呀,快点呀!”不断催促成就的到底是童年还是“痛年”呢?孩子的学习、发展,会有快有慢,教育者要学会等待。无数事实证明许多在少儿时期的所谓“发展慢”的孩子,后来却成为了“作家”。被老师下评语“反映迟钝”的孩子可以成为爱因斯坦,被父亲抱怨是白痴的孩子可以成为罗丹,被长辈认为资质*庸的孩子可以成为达尔文。

3、教育是慢的艺术,给孩子和自己多一点时间和空间。

也许,当我们放慢步调,与他们一起欣赏、领略沿途的风景时,我们可以发现在愉悦了身心的同时,也给孩子增添了一份希望。蜗牛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让我们继续听完这个故事。“咦?我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我听到了鸟声和虫鸣,我看到了漫天的星斗。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是我急着赶路,没有给孩子和自己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吧?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13篇

初读此书,说实话,看不懂,倒不是那种语言晦涩令人难以理解,只是我感觉,简单温暖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我还直到现在都无法理解的东西,会与“养儿方知父母恩”有相通之处吧。

书以上帝让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为起始篇章,在经历焦灼,不安,烦躁之后,拨开乌云,重见日出,豁然开朗,突然明白,原来,在这段看似艰辛却又始终被幸福笼罩的路途中,真正的导游,一直是被自己有时几乎有些嫌弃的蜗牛。

书有十五个章节,内容更不似小说般连贯,中心,却始终围绕在如书中的我般的家长和如蜗牛般的孩子身上。无论是教我上课的毛毛虫,教我读书的螳螂还是来自蚯蚓的声声呼唤,小蝌蚪的赞美,都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成长道路上家长与孩子间那种无法言喻的默契而又深沉的关系:孩子成长的路上,不会是****的。有些时候,看着孩子如蜗牛般缓慢移动的步伐,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一度怀疑自己聪明的基因为什么在孩子的身上的不到体现,为什么会这么笨,他们更想用自己超乎孩子百倍的力气去提着孩子走,可是做什么都是徒劳。

时处步伐匆匆的年代,为家庭生计奔波在工作的家长,很少会有人会停下脚步看看路边的风景,理由很简单-他们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是,你们是否想过,孩子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会是你们在他们取得优异成绩时大肆的赞美,在因为作业出错或是成绩不好时无休止的批评与谩骂吗!我只是想说,世间的人,被荣耀光环笼罩的时候从来不缺赞美鲜花与掌声;跌落谷底时,也从来不会缺少背后的议论嘲讽和批评。荣耀后的赞美与失意时的批判,真的不缺你一个。

培养一个孩子,会是一个家长一生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而自己,便是那个心智渐趋成熟的主人公。作为一个二十岁左右的成年人,带着些许幼稚和丝丝成熟,对于教育孩子,我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对书中的内容,我只能从孩提的回忆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不管怎样,家长的一份耐心,一份执着,一点默默的**,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成就孩子更好的未来。

人常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在书写一个故事,而故事是否拥有完美的结局,在于你,在于孩子,在于你和孩子究竟能形成多大的默契,也真心祝愿在这条路上正在行走和还未行走的家长和孩子们,终会拥抱最蔚蓝的天空,你们,都会是最好的自己……

——牵蜗牛散步作文 (菁选3篇)

绘本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第14篇

由于工作过于繁忙,这个年轻人一直感觉日子过得不甚如意。一天,他跑去责问上帝:“为什么我这么辛苦地工作,还是不能过上舒心满意的日子呢?”

上帝想了想,从身边捏出一只大蜗牛,告诉他说:“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每天都拿出一个小时来牵着这只蜗牛散步,不管怎样也不要放开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的生活就会舒心满意起来。”

于是当天,这个人就按照上帝的要求,牵起蜗牛散步了。

可以想见,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年轻人*常忙习惯了,干什么都喜欢快速行动,而蜗牛则是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而且即便它竭尽全力地爬,相对于年轻人的'速度来说,也照样相差十万八千里。

急躁之下,年轻人不停地催促着蜗牛,大声地喝斥着它、责备着它,可是蜗牛却只回以抱歉的眼光,仿佛是在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最后,急不可待的年轻人用柳条抽打起蜗牛来,不料受了伤之后,蜗牛前进的速度更慢了。

终于,年轻人失去了耐性,他气喘吁吁地坐在地上,开始奇怪上帝为什么会让它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性子这么急,这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对于蜗牛来说更是折磨!”他自言自语道。

“上帝!上帝!”年轻人冲天上大喊着,可是天空却一片宁静,连声回音都没有。

“唉!也许上帝也牵着蜗牛散步去了吧!”年轻人郁闷地想,然后一甩手就把牵蜗牛的绳子丢在了地上。

看着蜗牛摇摇晃晃地往前挪动,年轻人忽然想看看蜗牛会爬到哪里去,于是他便轻轻地跟在了蜗牛后面。

突然之间,他闻到了一阵花香,直到这时,他才知道路旁有个小花园。接着,他感到有微风吹来,温柔地抚摸着他的脸颊。再接着,他听到了鸟叫、虫鸣,看到了满天亮丽多姿的星斗。这些可都是忙碌的他从前没有察觉到的。

“啊呀,生活原来是这么美好啊!”他不由得感叹道,然后他便明白了:原来上帝根本不是让他牵蜗牛散步,而是让蜗牛牵他去散步!

大道理:

生活并不缺少美好,是过分忙碌使我们忘记了去感受。适当的休息,合理的劳逸结合,我们才可能既做好工作,又充分享受生活。

——「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600字通用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