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感谢支持
当前位置:灯光文秘 读后感 正文内容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通用16篇)

小编整理 | 日期:2023-12-15 20:56:15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1篇

居里夫人这个伟大的名字,相信许多人都明白。居里夫人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我的信念》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不贪图享,受坚韧不拔,淡泊宁静的信念。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不像一般科学家那样为了钱发明创造而是无私奉献比如:她发现镭之后向社会公布怎样发明镭,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如果申请专利的`话,必须会获得许多钱,可居里夫人却没这么做。就像她说: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可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梦想家!虽然每一天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工作,每一天被放射性物质摧残着但她从来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不停的研究。

读完《我的信念》,我深深的为居里夫人的精神而折服。我今后也要像居里夫人一样不折不挠,坚持不懈。居里夫人您是伟大的科学家,即使您不在了,但你的精神永驻人间,您永远被世人钦佩!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2篇

篇一:我的信念读后感

读了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一文,突然对这位法国的著名物理学家升起一股由衷的敬畏之情。

也许,这位献身于科学的女人经受过太多的磨难,但这又有什么呢?正如她所说“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做好每一件事,不仅要那过人天赋的才能,最需要的还是那句“我已近尽我所能了”。

她坚韧,她顽强,追求自由,让她倍爱生活,她被无私的事业强烈吸引,淡泊名利,“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也许我们的世界中真的需要这些为了梦想而奋斗终身的人了!

科学家的工作和蚕结茧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心无旁骛的工作吧。

从这点来说,不得不敬佩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热爱工作,也热爱梦想,奉行自己的*念!

篇二:我的信念读后感

玛丽说:“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生活来自于实践,而时间则是实践的最好印*者。我相信这个道理,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欲速则不达,慢慢去摸索、实践,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失败之父,没有每次都是成功的道理,在成功的背后,也暗藏着失败的机缘,这是一种无序循环的规律,矛盾的统一。我的志向是当一名战地记者,尽管如今只在地方党报学习、练笔,但只要有这样一个目标,我会朝着这个目标去做,哪怕是不会实现,只要我努力了,结果是怎样的,已经不是最重要了。

信念来自于坚忍不拔的精神,如同玛丽在文章里所描述的一件趣事,蚕结着茧子,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这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它们去结它的茧子。

篇三:我的信念读后感

我早就知道居里夫人是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所以,今天我在读她的《我的信念》这篇文章时,读得特别仔细,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的发展而终身在实验室里埋头苦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文中最令我感动的诗这段话: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都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时,你要能对自己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信,要有“我能行”的信念,做每件事都要尽自己所能,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是啊!要有信念的人,才会成功,就像居里夫人一样,面对无数的失败,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再试验,研究再研究,终于发现了镭的存在。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到自信了吗?尽全力了吗?碰到长一点的要背的课文,我们就叫苦连迭;英语每天默写,总有许多同学不会默,甚至一窍不通;数学难一点的题目就大眼瞪小眼,难道真得尽力了吗?与其等发下本子后怨天尤人,还不如老老实实认真读好;记牢;自己钻研一下。记得两年前,我看到游泳池里的小伙伴们像鱼儿一样在水中游来游去,我羡慕极了,自以为胖不会游,但妈妈鼓励我自信一点,相信自己一定会行的。后来战战兢兢地下了水,一遍两遍,一次两次,不记得呛了多少口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我也能游动自如了。

有了信念不一定回成功,但是没有信念就一定不会成功。一件事无论怎样困难,只要有信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只要你带着信念去拼搏,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3篇

——临泽县城关小学道德教育工作侧记

临泽县城关小学秉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道德礼仪教育于书信文化特色活动中,独辟蹊径,成效显著。

一是弘扬思想熏陶激励理念,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每周一诗诵读的基础上,近年来进一步拓宽诵读渠道,丰富诵读内容,以亲情友情、礼仪孝道、诚信守纪、道德品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染为宗旨,从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及手头新近报刊杂志中,由班主任、语文老师精选诵读内容,或在老师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准备诵读内容,开展每天一刻钟的晨间诵读演讲活动,低年级以指导诵读了解文意为主,高年级注重学生感悟作品历练心灵。同时,各班建立图书角,与学校图书借阅相支撑,灵活自由地开展阅读活动,节假日布置阅读作业,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评、读后感竞赛活动与影视片观摩教育活动,巩固与强化诵读成效,在学生心灵中种植道德的种子。

二是注重实践磨砺心智锻炼,积极搭建活动育人平台。充分借助各种节庆资源,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活动,如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时,通过让学生给父母亲写一封信、为父母亲做一次服务尽一份孝心(延伸到在父母亲生日、父母亲劳累、心情烦躁时也这样做)的形式,架起了父母子女亲情沟通的桥梁;如在清明、七一、八一、十一时,通过组织学生给烈士扫墓、进社区进基地观摩、创作书画作品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美德;如在六一、元旦、教师节时,开展师生联谊文艺活动,让和谐人际与集体观念根生叶茂。同时,每学期都坚持开展每月一次的主题鲜明的班队会,形成了“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做了不起的临泽人”等低中高年级特色别致的教育实践活动,与争创文明班级、五小合格小公民活动相融合,在活动中让学生磨砺意志锻炼心智,塑造品格操行。

三是狠抓日常规范养成教育,努力创建德高为范楷模。坚持以德立校的理念,奉行“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为楷模”的原则,在静态让花草树木山石墙壁橱窗板报含笑默语无声引导的格局上,立足于身教重于言教的动态格局建设,以教师的“见面点头致意、微笑问好,校园行走慢走轻声、礼让学生、弯腰捡拾垃圾,学习中耐心热情辅导学生,活动中亲切关心激励学生”的师德群体形象,指引与感染着学生礼仪待人、文明做事,上下楼梯靠右慢行,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帮助礼让小同学,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争做文明小标兵蔚然成风。校园花草无破坏,场地干净,活动安静有序,一派和谐文明。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4篇

今天,我读了居里夫人写的《我的信念》,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主要讲的是居里夫人发现镭后,告诉大家的很多哲理。

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_我已经尽我所能了。_小时候,妈妈常用这句话来教导我,无论做什么事,要求问心无愧。

小 学快毕业的时候,学校要评每班一个的_优秀播音员_,我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所以,我必须得努力,必须尽力。于是,只要一有休息时间,那播音稿就一定在我手上。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原来会那么认真,那么努力,自己现在想起来,还真佩服我自己呢!那时,就是居里夫人的那句话,它就是我唯一的精神支柱。

还有一次,我被老师选去参加_校英语比赛。_那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也是不会成功的。那需要背许许多多的单词,还必须牺牲自己许多休息时间。那几天,我每天晚上都要背单词,句子和自我介绍,一背就到10:30,妈妈告诉我,早上,一个人的记忆力是最好的。于是,我便提前半个小时起床,起来背英语。因为在远方,我总觉得有个声音在告诉我:_一定要问心无愧。_是妈妈,是居里夫人,是我的心灵,他们都在告诉我同一句话。所以,我坚持了下去,我说:_无论这次比赛是第几名,我都尽我所能了!”终于,成绩发下来了,我获得了校英语竞赛一等奖,它告诉我,你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13年了,我靠着一句话整整活了13年了,它给我带来了欢笑,带来了泪水,带来了成功,带来了失败……

以后的日子,它依然是我的朋友,依然是我的老师。我坚信,它一定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成功,更多的欢笑。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5篇

一、转变服务理念—-以读者为先

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部门,向读者提供服务是实现]其价值的主要途径,而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服务理念是实现]该价值的前提。图书馆传统的工作理念是侧重于对图书的收藏与管理,重书而非重人,这与图书馆的现代价值理念极不相称。实现].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从书向人位移,从重视收藏、管理图书向重视读者、重视图书利用转移,从重视馆藏到重视服务转变,关键是要树立以读者为先的服务理念。结合创先争优,图书馆在服务工作中就是要时刻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在任何细微的地方都要体现以读者为先,为读者着想,为读者提供便利、快捷、准确的服务,满足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作为一名流通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我牢固树立了以读者为先的服务理念,且以实际行动来诠释这一理念。当读者有疑问或需要帮忙时,即使我在忙着,我也会立即停下手边的事,正视读者,认真听他们把话讲完,然后给予指导或帮忙查找。这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认为这正是以读者为先的体现,哪怕他只问你一句话,作为工作人员也不能只顾忙自己的,漫不经心,似听非听,一定要快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读者身上,务必要让读者感觉到工作人员对他的尊重。每当见到读者那种焦急之神因自己的及时帮助而得到缓解时,一种为读者服务的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

二、优化服务品质---以服务唯优

首先,服务始于细。从细节出发,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是提升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形象的基础。在流通部几年的工作中,我都尽可能的做到细。首先是室内卫生细。这包括阅览桌的清理,书架的清洁,地面的清扫等。尽量为读者提供干净、明亮、整洁的阅览环境,使读者一进入阅览室就有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这对激发读者求知欲望、缓解身心疲

劳、保持身心健康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对读者的解答细。对于读者的疑问,我总是耐心细致的解答。比如当读者找错了楼层或架位时,我会详细告知其正确的方位。有的读者说不会用电脑检索,我不会用“问问别人”或“自己去试”之类的话搪塞过去,而是细致耐心的教他们如何使用检索系统。也就是说,对于读者服务,只要是服务范围内的事情,工作人员尽可能的把服务纵向延伸一点,少一些含糊,多一份细致。如此,对于消除读者的紧张情绪、为读者节约时间,提高其利用图书资源的效率是很有意义的。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不能眼高手低,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解决好每一个细节问题,把每一个良好的服务细节变成图书馆形象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使读者认可图书馆、相信图书馆。

其次,服务源于爱。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一个爱字。爱由心生,才能化为切身的行动,避免做作、矫情。首先要心怀爱心。爱读者是我发自内心的声音,对每位读者都要怀一片仁爱之心,对待特殊读者,更要采用特殊的关爱方式。如见到身体有残疾的同学,不能紧盯不放,心里想给其一点帮助,但又不能立即迎上去问其是否需要帮助,如处理得稍有不慎,轻则引起读者的反感,重则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时我会绕一小圈,装作去整书架或找书,绕到其身边,观察对方是否需要帮助。其次,情感性的语言。给读者解答问题或提醒读者不当行为时,言语要温和,指令少,建议多。工作人员说出的话不能让读者听起来生硬冷冰,毫无感情,让读者心生抵触情绪。人都是感情动物,如有时面对急噪愠恼的读者,一句理解的话语,一番温和的解释,或许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对读者所带珍贵之物善意的提醒,对读者所忘之物妥善的收管等看似小可不为,实际上,爱就是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反映出的。爱心所到之处,读者不但心领神会,还有可能成为爱的接力棒者,继续将爱传递下去,这不但可以增加他们对图书馆的信任和依赖之感,同时也于无形中影响了他们,教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爱别人。

三、提升服务能力---以优化服务素质为着力点

印度着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经说过: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而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则决定着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优劣。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图书馆在服务范围、服务方式、服务质量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6篇

确实,人类是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生活也是一样,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有坚强不屈的信心,要用自信去走向成功,让自己过上不再逆来顺受、不再被蹂躏的日子,要昂首挺胸、潇潇洒洒地过一生。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要想将你热爱的事物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必须具备四个主要因素:

一是对这种事物的执着追求;

二是要有非凡的好奇心;

三是对它要有浓厚的兴趣;

四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四点缺一不可,最重要的是第四点要具备坚忍不拔的信念。要永远记住,人活一生什么都不能让你依靠永远,就算能也只是暂时的,只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才能让你依靠一辈子,人都是要靠信念来支撑的,这样才能活出精彩。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就中职学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存在诸多的问题,根据中职学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特点,从创新服务观念、手段、内容、资源和方式及创新馆员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来探讨构建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

目前,中职学校图书馆仍停留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层面,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以几方面:一是服务形式的单一性。传统的服务模式主要是“面对面”、“一对一”的借阅服务方式。图书馆所有的工作以图书馆的馆藏为轴心而展开,以有限有形的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和传递为主要内容,即以收藏,加工和保存图书服刊,资料等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为主,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等较低层次的服务。二是服务工作的被动性。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一种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有的馆员以自己是图书的管理者和主人,而不是服务者,简单地将图书馆看成本校师生的图书“借阅室”,习惯于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三是服务工作的封闭性。由于中职学校图书馆发展历史短,外部联系少,逐渐形成自我封闭的内向型服务模式,大多局限在图书馆之内。四是服务对象的固定性。由于条件限制,图书馆的活动少,影响小,读者少服务对象比较固定,主要是本校部分师生。

中职学校图书馆要想发展,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构建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向。

一、更新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首先要改变以收藏文献种册数为衡量图书馆规模、等级、服务能力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信息利用效果作为标准评估图书馆工作的观念,大力倡导开拓进取,无功是过的观念,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引向深入。广大的信息服务人员要自觉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时效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自觉运用新观念去指导工作,强化服务意识。这样馆员才能从陈旧落后,保守的管理模式中跳出来,图书馆才能逐步形成新的管理机制。

二、重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一般是以文献管理为中心,按文献类别或工序来设置部门,如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技术部、参考咨询部等。这种模式将采购、加工、整理、服务相分离,部门划分过细,不利于信息时代的高效管理。重组管理模式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市场运作方式。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在分类编目工作上投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实这些工作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运作来完成。把采购、分类编目、数据交换合为一体,组建信息整理部,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可达到相同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其二,建立流通、期刊、咨询部门一体化管理方式。流通、期刊、咨询一条龙服务,为读者提供中外文图书,期刊一次性信息管理服务,减少读者查找信息的盲目性,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这就需要馆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文献信息满足读者的需求上来,将分散的文献信息集中起来变为有序信息,按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总结、概括、加工提炼,二、三次开发文献,达到文献深层的利用,使流通及期刊管理的档次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建立馆员继续教育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质量

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外语水平及计算机水平。信息时代掌握现代技术,提高服务技能,是馆员的职责要求。加强对馆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也是图书馆在新形式下的重要工作。图书馆员要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装备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带有特色,富有个性。但事实表明,还有些馆员没有意识到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图书馆要打破陈旧、落后、保守的管理模式,在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馆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订出具体详细的馆内培训计划,设专门的监督检查人员,督促每个馆员达到要求和目标。强化馆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思想意识,使馆员清晰地意识到接受继续教育势在必行,从而主动利用自学、培训、专题辅导、进修学习、脱产学习等形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充分利用网络.发挥圈书馆网络阅谈导谈作用

网络阅读导读是图书馆馆员借助一定的手段,以帮助网络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阅读品质,形成较高的信息素质为目的,面对学生网络活动所进行的有效的引导、辅导和指导行为。

1.强化信息导肮功能,培养读者网络阅读能力。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和超文本,图书馆要当好信息的引航员,推荐专业站点和热门网站,有针对性地引导读者掌握鉴别精华与糟粕的标准和方法,使之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防止网络迷路。图书馆可以在校园网开展“读书咨询”、“新书介绍”等活动,组织有关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和学习,提使学生的网络阅读在浅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2.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确保阅读效果。日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在为网络读者提供获取信息便捷的同时,也在滋生着许多负面影响。图书馆应借助计算机的分级审查制度控制,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减少网络对学生的毒害,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阅读环境,确保积极,健康的网络阅读效果。

3.重视阅读的品位与质量,做好导读工作。导读在我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图书馆要有一批具有丰富网络阅读知识和较高信息素质的图书馆员,他们有充分的条件和能力承担网络阅读导读任务。结合学生的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等因素,可编制推荐书目或导读书目,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8篇

今天,我读了《我的信念》这篇文章。因为我知道居里夫人是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所以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读得特别仔细。

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的发展而终身在是实验室里埋头工作,这是居里夫人的高尚品德之一。我归纳了一下,文章围绕居里夫人的信念写了两点。

第一点是:不求盛名。人们以为给予居里夫人以盛名,表达了人们对她的尊重,居里夫人一定会很乐意。没想到居里夫人永远追求的是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因此她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到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这是值得我学习的。以前在丰都,自从我上了电视以后,便有许多我不认识的人跟我打招呼,说:“那不是黄聪吗?”我就有了可恶的虚荣心,对那些小的演出我也要尽力地把自己表现得更突出一点,因此很多同学都说我爱表现自己。我以后一定要把精力多放在学习上,老师安排的任务我当然也要尽力做好,不过平时要尽量低调一点,这样我就会慢慢地脱离我的虚荣心。

第二点是:不为金钱。居里夫人深信在科学方面她有对事业而不是对金钱的兴趣。当她发现第一克镭时她的信念让她不能违背她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她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大笔财富。有人说她傻,可她却坚持她是对的,她认为“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这一点使我更加的钦佩这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

文章的最后写道:“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象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我也要“迷醉”我的爱好,深深地扎进去,否则将会成为一盘“大杂烩”——博而不精。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这件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居里夫人的这句名言应该成为我的座右铭。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9篇

玛丽·居里是著名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人们习惯于叫她居里夫人。

她的盛名传遍全国。人们也许会认为,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可能住着豪华的房子,享受着一般人享受不了的生活。然而,她的生活却和我们想象的完全相反,她住着一般人的房子,过着一般人过着的生活。

也有人觉得她的名誉值得我们羡慕。可你们知道吗,之所以居里夫人有这样的成功,是因为她拼搏过、努力过、奋斗过,因为这样她才能获得成功。如果坐享其成,不去努力就想成功,那我只能对你说:“你在白日做梦。”

你想想,当你坐在电脑或游戏厅里,尽情玩耍时,别的同学却在家里复习着功课、做着作业、背着书包去上学,考试后试卷发下来,你的成绩和别人有着天壤之别。你还笑着说:“这题真难。”一样的课程,一样老师,一样的教学方法,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想过吗?老师不会给别的同学“开小灶”,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学习态度,你没有付出和别人一样的努力,就别想得到和别人一样的成绩。什么事都要经过努力,才会成功。常言到: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你想去沾别人的光,这样是可耻的,你想得到理想的成绩,那么,在完成目标之前,你得做好每一件事。

当然你成功了,这并不是你就得瞧不起别人。居里夫人,她只求过着平淡和宁静的生活,不求什么。你不要成功后,就以为自己比任何人都了不起,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次成功了,就再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再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成就自己的梦想。

居里夫人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当我偷懒时,她告诉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我骄傲时,她又会告诉我:自古以来骄兵必败!相信我在她的鞭策下,能够不断的进步,能够一步一步实现我的理想。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10篇

Wu Yaping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文章通过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与对策。

Abstract: The paper conducts a survey on the after-class autonomous read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a Normal University. Some problems in their reading are analyzed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made in order to develop their after-class autonomous reading.

关键词: 高师院校 英语专业学生 课外自主阅读 问题与对策

Key words: Normal University;English majors;after-class autonomous reading;problems;suggestions

1研究背景

阅读是学习语言非常有效的手段,无论是母语环境还是外语环境,大量阅读对学生语言能力都有促进作用。(李天紫,2007)从输入角度讲,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源泉,它能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词汇知识,建立结构意义,增加背景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阅读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成功的阅读经历不仅能引发阅读兴趣,更能促进阅读的自动化,强化阅读动机,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研究表明,课外阅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阅读量,另一方面取决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策略等。国内学者王凌、何宁(2001)的调查研究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外阅读在阅读时间、阅读材料、阅读策略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段自力(2006)调查了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提出后摄自主课外阅读是解决英语专业学生阅读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状况如何?学生对课外阅读持什么样的态度?他们阅读的自我效能如何?使用哪些课外阅读策略?学生阅读中存在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本研究希望通过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调查,了解他们的课外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提供教学参考。

2研究过程

研究对象:某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134名,男生14人,女生120人,平均年龄为21岁。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养成自己的课外阅读习惯。

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涉及课外阅读观念、自我效能、阅读策略三个变量,1、2项分别测试的是观念和自我效能;第3项测试了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5、6、7、8项分别测试阅读认知策略;4、9、10分别对元认知策略进行了测试。第二部分是一个主观题,请学生回答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以及希望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哪些方面给予指导或帮助。调查过程:本人于开学初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4份,有效问卷为124份。该问卷对学生的阅读观念、自我效能、课外阅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了解普通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中采用哪些阅读策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观念如何、对自己阅读能力的信心以及学生是否评价、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等。

3课外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观念和实际的阅读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观念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持肯定的态度。如,69%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扩大词汇量;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获取信息,丰富知识;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4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培养英语思维;40%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此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学生实际的阅读行为与这一阅读观念似乎并不一致。表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输入量很小,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仍然以课外辅导材料为主,只有少部分的学生阅读除了课本以外的材料,如小说、英文报纸或杂志等。在课外阅读中,人首选英语辅导材料;选择英文杂志和英文报纸的学生分别占和;选择阅读小说的学生只有;另有的学生会选择其他材料,如网络阅读等。

学生的自我效能较低自我效能与自主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我效能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因素。调查表明,学生阅读的自我效能整体很低。虽然大部分学生并不对英语阅读感到过分紧张和焦虑()或感到反感或有负面情绪(72%)。但是实际上只有的学生对能有效阅读英语感到轻松和自信;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速度感到满意;认为在阅读理解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属于好的学生只有。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学生对阅读的自信心明显不足。

学生的阅读策略运用比率低词汇处理策略:认知策略统计分析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的学生阅读中会注意到新单词和词组;有的学生阅读中从不注意新的单词和词组,这可能与学生的阅读目的有关,如果阅读是以消遣为目的,这与调查发现的4%的学生从不查词典结果似乎一致。阅读中只有的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这是比较可取的阅读策略,因为熟练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阅读中并没有理解他们所阅读的每一个单词和结构,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是他们能决定他们在阅读中能忽视哪一个方面的问题及他们可以解决哪一方面的问题。(于萍,2003)的学生认为如果单词较重要或影响上下文的理解就查词典。

做笔记策略:关于阅读中是否做笔记的分析表明,学生阅读时不太喜欢做笔记。经常做笔记的学生和一直做笔记只占;偶尔做笔记的学生和有时做笔记的学生共占75%。做笔记可以使读者记下有用的词、词组和句子,也可以记下文章的大意或摘要,做笔记表现出读者的一种积极的阅读行为。读者可以边阅读边做总结,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帮助他们认知和记忆词汇,促进对文章思想的内化。

语言输出策略:课外阅读的输出策略的统计显示,从不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的学生达到;偶尔或有时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只有。没有几个学生能经常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可见,学生对此策略重视程度极为不够。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动阅读;感悟性培养

多年来,传统语文教育模式始终以教师为主导,以传递知识和传递价值为主,在很大程度上,传统语文教学课堂模式有五个阶段的模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复习和课后作业。尤其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阅读或者学生阅读,之后就是分段教学,提炼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然后是课后作业。这样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种禁锢,教师课堂教学没有新意,学生自然难以获得新的启发和感受。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也正好体现了如今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及其与时俱进,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教学环节中去,逐步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对教师则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题的引导者,同时师生关系转变为平等、民主以及合作与对话关系。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文从阅读入手,倡导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教法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双重建构。

一、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课文教学要以‘读’为本,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精读细思的习惯。”[1]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学生的阅读时间非常少,大多数学生回家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家务劳动,有效阅读仅仅限于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在内容上也仅仅限于语文课本上的课文,至于大纲规定的阅读书目,偏远的农村地区的学生手上也没有这些书籍。如何实现由被动的阅读为主动的阅读呢?

首先,学生的阅读基于自己原有的思想和知识,阅读体验是建立在自己的体验基础之上,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和把握,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课文,才能做到有所收获和体会;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可以多角度进行,比如在教《陋室铭》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环境、文章的房间布置情况和文章里的人物等角度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地分析这篇文章的形式、语言和思想内容等。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文中所体现的“唯吾德馨”的道德情操对我们有何启示,我们今天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是否需要这种淡泊名利、热爱生活的追求呢?在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讨论辍学问题,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产生共鸣,实现阅读和体验的理解重构。

其次,要充分发挥泛读的作用。泛读并非随意地阅读,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浏览,结合语文课本后面的制定书目,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相关书籍或者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这是补充阅读的有效方式之一,也能实现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泛读的要求在于大概浏览主要内容或者了解书籍的基本思想或者大致情节就可以了,因此对于读不懂或者内容太多的书籍不作深入的阅读,由于中小学时间比较紧张,不允许进行深入、耗时的阅读,因此泛读只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此外,主动阅读的培养离不开关注学生的兴趣。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阅读的首要动机,对于不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学生很难真正意义上去精读或者反思性阅读。学生有着阅读的欲望,就会主动去接触各种课外读物,尤其是制定书目中的名著经典,教师也可适当推荐一些文学名著。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妨开设名著阅读课,充分利用学生手上的名著,在课堂上阅读,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和点评学生阅读的名著,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与同学分享感受,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阅读。 转贴于

二、变刻板分析为悟性培养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那种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的刻板模式,无异于给学生一种机械式、填鸭式的教学,不能达到训练学生悟性的目的。悟性培养决定着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个性成才的关键。“感悟性阅读教学在于使人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提升生命的价值,从而使生物学上的个体生命转化为文化学意义上的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2]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悟性呢?

首先,要把阅读与思维紧密结合。古人讲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古人所强调的心到就是强调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决定了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也决定了学生阅读后的总结与提炼,对于文章背后的含义是否能准确地把握,直接取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否。

其次,要把阅读与想象紧密结合。想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分为随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在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其有意想象的能力,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想象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把文章的场景再现在脑海里,或者口述这种经过想象的场景。比如“社戏”中偷吃罗汉豆的描写:“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搓着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场景进行充分想象,并口述这种欢乐的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故事的现场,从而实现理解和感悟的深入。

再次,要把阅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想起来。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基础之上,通过联想实现对于生活的理解重构。对于文章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进行比较,从而对于文章中的内容产生更多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实现培养学生悟性的教学目的。

三、变以训练为主为以积累为主

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一种想象就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语文训练,把语文训练简单归纳为音、字、词、短语、句子、段落和篇章。这种划分在小学阶段是有其一定道理的,但是在中学语文阶段则过于简单化和模板化。我们强调,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把这种简单化的语言训练转变为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的积累教学。

积累就是一种积淀,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汉书·叙传上》:“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之业,然后精诚通於神明,流泽加於生民。”由此可见,积累是强调主动性和一个长期习得的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积累有很多方面,其中,阅读和写作算是其中之重。语言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是在阅读和写作的积累中形成。古人的私塾里被描写为常常有朗朗之声传出,这是在强调反复阅读的重要性。然而,如今让学生背诵课文已经很难了,首先是学生的阅读途径的多样化,大众媒体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各种诱惑也阻碍着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书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是如今所有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无论是欣赏诗歌还是散文,还是小说,要求学生从感情上、艺术手法等方面去感悟文章背后的深层意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提倡阅读的感悟性积累。从泛读到阅读,从阅读再到积累,逐步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得到提高,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此外,语文教学中不仅阅读占了很大比重,而且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方面也是重中之重,在阅读中注重记录自己心得体会或者写日记等方式来积累知识,也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通过写作,不仅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也内化了阅读的积累。因此,读写结合是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倡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我们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广播电视每天都在为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中的信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大众传媒中有用的信息进行组合,为学生展示一个全方位的阅读环境,从而帮助学生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识,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人生体验,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积累渠道。同时大众传媒中的“视听阅读中也有一部分广告词极富语言张力,可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培养语感,让学生的心灵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接受创新意识的碰撞,激起学生心灵的倾诉的渴望。”[3] 转贴于

语文学习就是一个积累和运用的过程,新课标提倡的语文教学中的多方面、多渠道的阅读体验以及语言的运用,就是为了让语文教育回归到实践运用中去。因此,阅读由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只有认识到主动阅读的意义才能有效实施课堂阅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泛泛分析并不能适应如今信息更新过快的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感悟能力是面对各种信息的一种重要考验,能否快速区分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是今天信息时代给我们的教育提出的一个难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单纯的训练并不能达到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的目的,只有综合各种方法才能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的重构。

参考文献

[1]张美珍.更新阅读理念 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S1):43.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12篇

怎样才算得上是好的结尾呢?元人乔梦符有“豹尾”之说;明代谢榛则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是的,好的结尾如撞钟之后的清音袅袅;反之,如果虎头蛇尾、草草收束,或絮絮叨叨、意尽言不尽,那就会给文章蒙上一层灰色,使文章减色。到底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结尾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分析。

一、补充说明法

如《我的老师》的结尾:“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这个看似简洁平常的结尾却蕴涵深刻,不仅写出了“我”与蔡老师分别的原因,又表达出了一种惋惜、依恋之情,体现出了“我”对老师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则解除了读者“同坐一船,如再遇于勒怎么办”的悬念,也能更好地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二、悬念设计法

即文章结尾不向读者交代事情的结果,而是委婉含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经得起读者反复咀嚼和回味。提出疑问,留下悬念,启发思考,令人回味无穷,有余音袅袅之感。

三、画龙点睛法

即在文章的结尾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点明或深化主题,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同志的信任》这样结尾:“鲁迅先生不是中国_党员,可是,在所有_员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结尾与文题相照应,紧扣全文内容,点明“鲁迅先生是_人最可信任的同志”这一主题。

四、前后照应法

即结尾照应开头,有时是文章主旨的深化与升华,有时以与开头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句式来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13篇

读《新教育》心得体会开学后,我细细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了“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新教育理念;知道了“只有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的行动论;懂得了“爱心才会产生奇迹”的定律等。新教育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念,为如今有点迷茫的我,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读书是一件很美的事,东晋诗人陶渊明说;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我带着一份新奇,带着一份崇拜,带着一份激动,细细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看完这本书后,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明代诗人于谦说得真好,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新教育让我仿佛找回了当年立下的远大的教育理想,也找回了当年的那份自信和力量。心中不断地涌动着一股要战胜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我想那也许就是新教育的力量。新教育又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指明了工作中前进的方向。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幼儿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今后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俗话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同时也是新教育所弘扬的一种精神。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由此可见,新教育提倡变阅读为悦读,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新教育语文教学实验中,我们渗透这一理念,把“小教材”变为“大教材”。所谓的“小教材”就是至课本。所谓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据课本而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午间午读,下午暮省,开展丰富多彩的和阅读有关的活动,通过多条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童书战胜电视,让童书战胜电脑,让童书战胜游戏机。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读书,大家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开阔了胸怀,培养了品质。

一、学理想课堂,走教学新路

我认真学习了新教育所阐明的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我深刻领会了这六个度的实质,反思以往的课堂,觉得前五个度还做得较好,但延展度还远远做得不够,通过这次学习,更加坚定以后更应该重视延展度,这样才能拓宽幼儿的视野,才能让幼儿学到更全面的知识。为了构筑理想课堂,我在今后的每堂课中都要全面执行这六个度,课前让幼儿做好预习,在预习本上记录积累学懂的知识,提出不懂的问题,广泛收集资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课堂上,教师根据幼儿的预习情况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找到答案;然后小组人员上台展示成果,教师时时引导,时时给予肯定,给予奖励,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评价,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成功。

二、彰显大语文教学观,让阅读成为悦读

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由此可见,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让孩子们养成晨诵,午听,暮省的阅读习惯,最后以活动促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心得交流,小小故事会等。通过这些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童书战胜电视,让童书战胜电脑,让童书战胜游戏机,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

读过《新教育》后,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成长与进步的过程,更应该包含教师的成长与进步,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算是一种完整的教育。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应该得到提升,那就从阅读开始吧!

读《新教育》心得感想在校长的力荐下,我看了朱永新《中国新教育》。其实我们学校走的就是新教育的路,对书中的一些理念,格外亲切,那都是耳熟能详的名言。如“无限相信学生和教师的潜力”“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的四大改变,六大行动,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完美教室,学校文化,教师专业成长……已在我们学校实实在在开展,新教育的理念和行动,我们正努力践行。

新教育理念催人奋进。“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的生存和发展负责,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一个具有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的人,正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什么是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育学生终极目标是什么?人的完整性首先建立在善的基础之上的,让人成为他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此,我们学校提出了“长善教育”的理念就非常切合教育的实质。“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从教育上理解,“长善救失”就是发展他的善心善行,改正他的坏习惯、过失,让他的善心善行不断地发扬光大。从教学上理解,“长善救失”就是发挥、发扬、优化学生的优点、长处,弥补学生的缺陷、不足。“超越自我,追求至善”这是我们的校训,也是我们学校每个人的理想追求。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有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

新教育行动精准务实。“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就是它旗帜鲜明的口号。新教育不但有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新教育不但有六大行动,更有以六大行动为基本方法的三大课程。其中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儿童课程,力求恢复儿童生活的幸福完整;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力求恢复教师职业尊严和自信;以构建有三重境界为核心的理想课堂,力求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求知的愉悦和幸福。这三大课程彼此促进,共同构成一种追求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新教育课程观。

我们学校最早开始加入新教育实验的,这一点不得不佩服陈校长前瞻性的眼光。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教育功利性特别明显,分数至上,清华北大至上,我们都忘了教育的初衷。让人成为完整的自己,一个阳光独立的有精神的和谐发展之人。陈校长首先从阅读写作开始抓起,师生齐阅读,共写随笔,晨诵、午读、暮省、博客走进我们的校园,现在已成为师生学习成长的一部分了。完美教室的缔造,每月一事的开展,国旗下的讲话,都已常态化。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恢复职业尊严与自信,打造以以“三环五学”为基础的善意课堂,学校每年十一月份开展教师专业成长月活动和五月的班主任节活动,一大批年轻的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已经把自己的的根深深扎在教室里,扎进学生的心坎里,努力让自己开出一朵生命的花。他(她)们是我们学校最美的教师。在强大的新教育实验中,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虽然过程有点辛苦,但我们坚信成长也有快乐。

新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新教育认为,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学生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是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这需要获得社会、学校、家长的认同,但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环境下,很难获得社会特别是家长的认可。因为新教育的成果不是现在检验的,不是依靠现在所谓的考评和考试检验的,教育的成果是在发展的延伸的,最好的检验在未来。新教育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这里的“人”,不仅仅指学生,也包括教师和家长。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成长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成长需要动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学生要读书,教师更要读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教育的征途上,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改变我们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思维,三尺讲台也能影响学生的生命。作为教师,我们要心怀教育理想,把理想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中,只有孩子心怀理想,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新教育让我坚信,只要上路,就一定有庆典。只要有行动,就一定有收获!我们要相信种子,相信岁月,静看花开!

读《新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终于有时间坐下来静心读读书,收获也是有的。特别是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结合自己的20年教学经历,感慨颇多: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今后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

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由此可见,新教育提倡变阅读为悦读,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新教育语文教学实验中,我们渗透这一理念,把“小教材”变为“大教材”。所谓的“小教材”就是至课本。所谓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据课本而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午间午读,下午暮省,开展丰富多彩的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如:晨诵比赛,读、写、绘、画心得交流会,图书益读,等。通过多条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

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新教育中的科研在教室、在课堂,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一种行动的研究。其关键有两条,新教育走出来的名师都是情,二是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新教育走出来的名师都是能够放下心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每日记录教育随笔、教育随思、随想的教师。在假期的培训中,有一位专家也指出,有的教师也常常疑惑:为什么我任教的任何年级任何学科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却成不了名师或专家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你不善于在日常教学中总结,撰文,发表,分享,我觉得很有道理。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14篇

一、版式风格的创新与改变

今天,人们阅读报纸的习惯已经从逐字逐句阅读文字,转变为视觉化地快速浏览信息。在这样一个信息过剩、传播渠道多样化的时代,业界普遍认识到,报纸的传播效果怎么样,形式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如果形式做得出色,就可以达到放大内容的效果。所以,报纸改版必须重视易读性、速读性以及悦读的问题。

版面元素做“减法”

改版后的北京晚报报头和报眉设计借鉴了英国独立报和卫报设计风格,1版和32版做成打通版,1版、32版报头部分也打通。1版部分保留原来的北京晚报报头,32版报头增加了《今日速读》栏目。这样使报头形成了一个整体,更加便于阅读,也更明确清晰。头版主要应起到吸引读者和引导读者的作用,视觉中心用以吸引,导读用以引导。所以改后的1版的设计更加简洁,主打图片占据了更大的位置。头版只采用导读标题并且说明详细见哪一版的报道,内页有必读性和可读性的报道在头版上崭露头角,使得头版的引导性的功能更为突出。

这次改版侧重于“减”:头条、二条、边栏标题字体都有明确的字体要求;去掉粗线条和底纹,代以细线或空白。新版调整了过去沿用的设计过于繁复、用色用墨过多的风格,而代之于简单明快、清新疏朗的设计思路。这一版式在使版面风格更符合国际流行趋势的同时,更客观地呈现新闻,将选择新闻和判断新闻价值的权力交还给读者。

采取国内外通行的模块版式

速读消费已成为当前新闻消费的新趋势。速读消费对报纸版面的基本要求就是标题清晰、结构简明,阅读流畅。为此,版面设计操作流程要加快,设计理念要简明,兼顾审美功能和阅读服务,促使了报纸版面从传统版式向模块版式的迅速转型。

模块化所规定的设计元素符合版面内容需要。基本统一又略有变化的版面构成都规定了基本不变的、属于自己的设计元素,形成相对固定的版面形象:包括相对固定的字体、字号、标题的大小、结构,行文的分栏、走向,空白的运用程度,图片的处理方式,说明文的放置规划,以及浓淡的确定和整版布局的强度与张力控制等等。一般地讲,排在前边的时政要闻、社会新闻节奏紧密,强调秩序感;后面的体育、文化、娱乐内容或强调疏朗轻松,或强调动感与力量。如是,一方面与版面所表达的内容契合,一方面又给读者以一种明确的阅读提示与引导。虽然是模块化处理,缺失了一些个性的张扬,但对位准确的话,还可收同一事物不同属性共同完美之效果。 模块版式不仅做到形式上的美,而且提升新闻的表现力,实现阅读便利及视觉享受。

副刊的杂志化设计

把原先的众多周刊,如《书香》、《乐活》、《美食》等周刊全部取消,全部集中到《五色土》副刊中。《五色土》版组的建设是晚报提升新闻表现力,彰显文化品质的重要载体。在设计上我们采用了杂志化设计。报纸版面杂志化是报纸近两年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排版方式。运用杂志版面设计的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标题显著、分题整齐;板块横通、适度留白;照片突出;线条装饰。适当的留白能使版面更加生动清晰,形成区域重点,增强版面节奏感,缓解报纸大量文字所造成的单调感。

在杂志化过程中,从强化有用和服务两种意识出发,从读者关注点出发,以老百姓的眼光、角度、立场来透视生活,以生活化和人文关怀的方式来关注新闻资讯,把他们真正关注的内容做深做透。

报纸版式设计不是新闻加艺术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化和装饰,而是建立在视觉艺术、阅读习性、市场规律之上,是对信息传达、视觉承载、阅读过程、整体形象、文化品位的完整设计。

二、版式风格的积累与传承

近年来,北京晚报一直在探索和总结自己的版式设计风格,在一些成功的特刊上进行了一些大胆和成功的尝试,2009年的《国家》特刊、2010年的世博会《梦幻》特刊、2011年的《江山》特刊就都各具特色。这些成功的尝试也为我们今后的版式设计和风格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汉字封面”尽显中国60年风采

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出的《国家》特刊大胆运用汉字,结合中国传统的诗词结构模式,展示了中国发展60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

我国报纸在报道诸如国庆这些喜庆的大事件时,都习惯性大幅面地采用红色系的装饰,比如灯笼、红旗、鲜花等等。可是这种做版手段在今天这个厚题薄文的“读图时代”已经无法达到读者的需求。在设计《国家》特刊时,北京晚报放弃了传统意义的喜庆色,我们想尝试一种更具新闻感的视觉符号,让报纸脱颖而出,更直观地吸引读者。最后,我们结合了最具中国特色,又能更直观展示中国美的汉字,制定了以一个汉字作为封面的设计方案。在封面设计中,我们也充分利用了汉字的独特的魅力,18期特刊,我们选用了18个代表性的汉字和相关的图片结合,再配合简短明确的导读组成了18期特刊的封面。这样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就吸引读者的注意, 也让读者感知到了中国的强大实力和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文化魅力。《国家》特刊的版面设计得到了国家文字机构的表扬,这在我们办报的历史上还是第一回。

世博会“梦幻”特刊设计的四个原则

2011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北京晚报推出了世博会《梦幻》特刊。《梦幻》特刊的设计主要遵循了四个设计原则:

一是个性化原则。个性化的设计是版面设计的目标之一,是突出版面风格品位、吸引受众的主要手段。打破前人的设计传统,在排版设计中多一点个性而少一些共性,多一点独创性而少一点一般性,突出个性、品位和理念,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二是人性化原则。简约化是现代版面编排设计的国际趋势之一,体现了现代人简洁为美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读者能方便地找到并接受自己需要的信息。此外,以适量的图片、图表还原信息,用图片讲故事,以图表解说信息,让读者轻松形象地获得信息;给读者提供明快清新的视觉空间,让读者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阅读。

三是时尚化原则。报纸的版面设计者不能就版式论版式,应开阔眼界,触类旁通,关注流行时尚的相关艺术,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对时尚的敏感度、对设计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令报纸的版式紧跟时代步伐。时尚化原则的运用特别适合《梦幻》特刊的版面内容。在版式设计上采用清晰的文章块,大量精美生动的图片,适度的留白,简洁的版式结构,时尚类杂志的排版风格,让读者在图文并茂、清新悦目、轻松舒适的状态下,享受并接受报纸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

四是功能化原则。现代报纸版面设计讲究科学的功能化设计,它是报纸个性化、人性化、时尚化的基础。比如特刊封面及导读功能的强化、栏目设置的相对固定化都强调了功能化原则。

《江山》特刊中的“头脑风暴”

一个特刊承载一段记忆。以北京晚报的建党90周年《江山》特刊为例,将“头脑风暴”创意方法植入到报纸版面设计之中是一大收获。在现代设计界一直流行一种名为“头脑风暴”的设计方法。“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而现在则成为无限制地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头脑风暴”是广告公司用于广告创意和推广的常用创意方法。我们第一次把它引用到纸媒体中,它的目的是与读者达到心灵的沟通。

《江山》特刊封面图形的确定上也运用了“头脑风暴”法:比如说第四期主题是,说到我们最先想到的画面就是五四青年穿着长衫,围着白色围巾的形象。我们查找了很多网上的相关资料找到了的纪念章,但是纪念章不能直接摆放在那,应该有个载体。因为第二期用过了中山装,所以不能再用五四青年的长衫了。那就用白围巾,但是并没有很合适的图片,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找来同事戴上一条彩色的围巾拍照,再利用制图手段将围巾去色变成一条白围巾,把五四纪念章别到围巾上,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第六期留洋潮,我们想到了留法留日的学生帽子比较有特点,还有就是行李箱,我们把这两样结合了一下把帽子放在箱子的一角。还有第十二期主题是长征,我们想到了草鞋、皮带、树皮、雪山、草地。最后觉得草鞋最能体现主题,长征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江山》特刊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在风格和设计方面也保持了北京晚报的优秀传统,特别是在版式设计的细节上,如字体的选用、图片尺寸和位置的确定,以及版面结构和色彩的设定等方面,都有精妙的设计。当然,最大的特点是整体感强。其版式设计有如下特色:一是注意强调了设计与功能的相互关系,排除了只侧重于设计形式的做法;二是强调了报刊版式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与整体设计的概念,解决了报刊的版式编排和空间形态,以及现代印刷工艺材料与新技术的利用等相关问题;三是在版式设计中运用了当代时尚的手法与形式,使读者能够充分体验翻阅流动中的视觉美感和精神遐想;四是融入国内外先进的报刊版式设计理念,大胆更新传统观念,既有探索性,又有创新性。可以使读者在版式设计的创意,字体、插图、色彩等构成元素的版式编排,以及视觉传达整体设计方面得到充分的享受;五是在引导和培育读者的审美意识,感受报刊新的版式风格与构造形态,以及体验“阅读”方面有新的理念和积极的实践。

《江山》特刊的最大的收获是将“头脑风暴”创意方法植入到报纸版面设计之中。采编智慧与美术创意火花的碰撞使特刊具有了更高的阅读价值。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15篇

信念是通向成功的必备条件,没有信念,也就不会成功。——题记

居里夫人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天赋的,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信念,居里夫人就是靠着信念,才一直坚持她的科学研究。她热爱科学,她觉得枯燥、清贫、孤寂的求学生活是那样美好,她也没有受名利影响。是她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念,使他取得成功。

信念,使人们不断上进,不断成功,使人们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品格。人生因有信念而精彩,虽然有了信念不一定会成功,但没有信念一定不会成功。只要你带着信念前行,去奋斗,去拼搏,即使失败,也可以问心无愧。

愿所有人都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我也会带着信念朝着我的目标前进。

我的信念的读后感 第16篇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个可敬的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睿智的批评家。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黄土岭一中张玲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二

最近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细细品味了他的文章,文章中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用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启发教师拓宽视野,促使我们去思考:怎样把孩子培养为一个有理性精神、有教养且有独立人格的人。肖川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巧妙地帮助教师激活教育的智慧和生成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 充满着人生的终极关怀,他的笔下才会从心里流淌出感人肺腑的文字,让我们耳目一新。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愿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孩子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肖川推崇_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我,他批评急于希冀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使我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我想,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孩子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孩子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三

肖川博士说:这本书是“基于个人经验,用心血、用生命、用道义和良知写成的,是十多年来集腋成裘的产物。”的确, 透过那亲切自然、热情中肯且又散发理性和诗意的文字,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对于教育、人生与社会独到而细腻的洞察与体会。